找到相关内容114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与川端文学

    对比。影像比真实更美。维摩诘曾说,菩萨在观察众生时,“如智者见水中月,如镜中见其面像”。田村对树林之美的感知正是如此。客观物体只存在唯一真实的形象,而镜中影像则可以通过镜面的自由翻转产生出不同角度、不同...相似的是,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通过镜子从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感知了美。这同禅宗的以镜象喻心象说明了同一个道理。人所感知的既是客体又不同于客体,通过感知主体对这种特殊的感知对象的把握,便可获得超越世俗的...

    周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0757350.html
  • 禅宗与川端文学的镜象之美

    树林与作为反射影像的树林也形成了绝妙的对比。影像比真实更美。维摩诘曾说,菩萨在观察众生时,“如智者见水中月,如镜中见其面像”。田村对树林之美的感知正是如此。客观物体只存在唯一真实的形象,而镜中影像则可以...生活中的实物纯粹。与《盲人与少女》极为相似的是,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通过镜子从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感知了美。这同禅宗的以镜象喻心象说明了同一个道理。人所感知的既是客体又不同于客体,通过感知主体对这种特殊...

    周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3060849.html
  • 考证佛教世界观真理性系列之三

    —是人的意识创造出了颜色;2、一个物体的大小及形状是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;3、人通过感官所感知到的所谓“外在世界”是人的意识,根据自然界中各种信息,所创造出来的(详证过程见前文)。现在,读者一定明白了:...人世间教育、学习的根本方法。释迦佛所用的方法就是这种方法。但,释迦佛面临的问题是,怎样把世人通过感官无法感知到的未知的东西讲给世人听。在这里释迦佛采用了一种比喻教学法——用概念“真珠子”比喻世人通过感官...

    赵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3281696.html
  • 大佛顶首楞严经-七处征心

    和思维的中枢。但是按照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道理看,大脑能够通过神经活动来进行思维,却不能对自己的神经进行感知,我们无法知道那根神经正在思考着什么问题。也不能感知到神经的工作与休息时是一种什么样子。所以...的感觉心也不能感知。我现在把手伸出来展现给你,你的眼睛看到后,内心分别么?  阿难答言:如是,世尊。  阿难回答:是的,世尊。  佛告阿难。若相知者,云何在外。是故应知,汝言觉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外,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3854106.html
  • 因明与比量──关于量论的现象学考察

    ,现量被规定为「除分别」(即与概念语言无关)而直接感知者,比量则说为依「因三相」(完整的三支论式表达)而比度推知者。另外,从所量(认知对象)上说,以「自相」为直接感知之对象的是现量,以「共相」为比度...paramaa.na)即推理(inference)──这个界定是佛教学者所共许的。在陈那(Dignaaga)的因明中,依量之认知方式,现量被规定为「除分别」(即与概念语言无关)而直接感知者,比量则说为依「因三相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3338046.html
  • 因明与比量─关于量论的现象学考察

    ,“比量”即推理─这个界定是佛教学者所共许的。在陈那的因明中,依量之认知方式,现量被规定为“除分别”(即与概念语言无关)而直接感知者,比量则说为依“因三相”(完整的三支论式表达)而比度推知者。另外,从所量(认知对象)上说,以“自相”为直接感知之对象的是现量,以“共相”为比度推知之对象是比量。换言之,现量(知觉)是没有经由种种语言概念之分别而直接显现的量,比量(推理)则是藉由三支论式之表达而间接推知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338183.html
  • 通过燃可燃说明诸法因缘无自性

    神我”,能燃烧诸法,是受者,如同众生那个能感知外界感知自身的主体一样。  可然,又作可燃,指薪,即一切可以被燃烧的东西,本品比喻五阴之身心。在外人立意中,可燃是受,能被火燃烧,如同“神我”能凭借五...能燃烧诸法,是受者,如同众生那个能感知外界感知自身的主体一样。可燃是受,能被火燃烧,如同“神我”能凭借五阴法使众生感受诸法的存在。  接着,论主看出了外人立意背后的目的,直接阐明燃可燃法俱不成立,而...

    林剑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768331.html
  • “黑暗中的对话”

    嗅觉来感知这个黑暗世界。在进入黑暗之前,八个参观者会每人得到—根白色的手杖,在关掉手机和相机以后,盲人导游带领大家进入—片漆黑。“在黑暗中,正常人和盲人的角色是颠倒的。在常态之下,人们会主动为盲人介绍一切,充当他们的向导。而在黑暗中,参观者要在盲人导游的带领下,去感知—切。这肯定是一个非常的体验,”汉堡展览的负责人安哥拉·施密特女士介绍道。 这个展览一般持续—个小时,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参加...

    郑璐 董风驰

    |人生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11551936284.html
  • 意根探索

    他自知与昏迷前的我是一个,中间没有断过。于此也可见昏迷时是有我见存在的,这自我感没有断过。此不断的自我感知,不即是惫根吗?  自我感知是否郎是意根,若是慧根的话,应当意识离不了他,离了他即不能生起,...其余思想都可怀疑,都可排除,唯此我的思想,不能否定。这个我的思想,从来没有间断过,没有我,郎没有一切思想了。可知自我感知的识是意根了。  意识是刹那不停,转变无常的,曾无有一个思想前后相续,能经久时。...

    单培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3767337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宇宙观

    一类“识”,都是复数。“识”的另一种说法叫做经验。   举个例子:一个青春健康的男子,一只饥饿的老虎,还有一只蚊子,在他们感知范围内,有一位青春性感的美女。在男人的感受中,他看到的是一位可爱的异性,...分辨美女的肤色和形象。也就是说,同一个物体——美女,与三个不同的生命体(男人,老虎和蚊子)的感觉器官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各不相同。男人的感觉不可能取代老虎和蚊子的感觉。所以,在此处不能说哪一类众生的感知...

    洪汝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582142.html